当前位置:

>>文化记忆>>地方方言

搜索本站:

温岭方言语音研究

                     更新时间:2020-04-20  


 

温岭方言即俗称的太平话,主要分布于温岭、路桥南部和玉环的北部及乐清湖雾南部的部分地区。太平话属于古吴语语系,有着上千年的传承历史,在台州范围内极具代表性。对温岭方言语音的研究,始于上世纪40年代,早在1947-1949年,上海复旦大学汉语音韵学、文字学教授吴文祺曾对温岭方言的语音进行过研究。1949年5月温岭解放前夕,陈伦、林至大等曾用温岭话编撰过新文字教材,当时的注音是采用拉丁字母拼注的。1962年,中科院语言所研究员李荣曾来温岭对方言的语音作过比较全面的调查,并采用国际音标对温岭话声韵调进行注音。在那时的调查中,时任大溪中学教师的茹根和泽国中学教师的张兴健(后任温岭中学校长)一同参与调查和语音声韵声调资料的整理。


此后50多年,茹根老师对温岭方言的语音研究一直坚持着,撰写和保留着一套比较完整的资料:《温岭方言语音的声母、韵母、音节表》、《温岭方言的单字调类和调值表》、《温岭方言单字声调与北京语音声调的对应规律表》、《温岭方言变音规律实例》、《温岭方言语音连读变调规律表》、《温岭方言文白异读字举例表》、《温岭方言合音词实例》、《温岭话说音辩字分析表》等,填补了在全市非遗保护中对民族语言语音研究的空白。目前,该项目已经列入第三批台州市非遗名录。


温岭话是吴方言的一个分支,在温岭至玉环楚门以北的太平方言区,基本上以温岭的太平方言语音为基本音,在[i],[i-]前不分“尖、团”,只在[y]、[y-]前分“尖、团”。而温岭的石塘(包括箬山)则多了舌面中音四个声母,而在[i][i-]、[y][y-]前都分“尖、团”,这一点正好与临海方言的语音一致。另外,温岭方言的[r]韵,在泽国与相邻的路桥、黄岩、椒江等区都读[ir]。因此可以说:温岭方言语音可以包括并代表椒江以南大半个台州的地区方言语音,包含了台州地区方言的全部音素。温岭方言的语音体系最基本的特征是没有翘舌音,1:声母:塞音、塞擦音、擦音三类声母,清、浊齐全。清、浊声母各分平、上、去、入四声。清声母字属阴调类,阳声母字属阳调类,古上声浊声母字与古平声浊声母字合并为阳平一个调,因此温岭话共有七个调类。这七个调类与普通话的四声比较是有对应规律可循的。温岭话浊音声母丰富,但没有普通话的zh、ch、sh、r四个翘舌声母。2、韵母:温岭话没有普通话语音的ai、ei、ao、ou这四个前响复合元音。“入”声字韵母尾韵是喉塞音。3、温岭话鼻边音声母分为紧喉和浊流两类,都能自成音节。


对温岭方言语音包括声韵、调值、调类等的研究,它的主要价值在于:一是有利于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推广,因为方言语音之间有较多的对应规律可循。二是给语文工作者提供科学的语言资料,有利于保护继承和发扬民族的文化遗产。三是进一步增长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温岭市档案局(馆)主办,叶学政设计、制作

单位地址:温岭市城西街道环湖路1号

电子邮箱wlsdaj@tom.com   领导信箱

浙ICP备16047126号-1 公安部备案号:33108102000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