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岭市档案馆“镇馆之宝”: 全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档案 更新时间:2024-09-20 作者: |
|
在温岭市档案馆所藏档案中,有几件档案弥足珍贵,承载着温岭非同寻常的历史文化价值,堪称为“镇馆之宝”。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些档案,一探究竟。 全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档案 在市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有着一份1983年的工商企业开工登记申请,这张小小的申请书敢为天下先,率先突破了工商登记的禁区,拉开了全国股份合作制企业申办的序幕。 全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社企局审批档案 1982年12月28日,温岭县社队企业管理局下发了《关于同意建办“温岭县城西缝纫机另件厂”等三十一个社队企业的通知》(温社企字〔82〕第74号),同意建办“温岭县牧屿牧南工艺美术厂”,企业性质属社员联营集体。次年1月15日,温岭县工商局为牧屿公社牧南工艺美术厂核发了企业营业执照。 全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工商登记审批档案 翻看保存在温岭市档案馆的审批表格原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开业登记事项中经济性质一栏写着“社员联营集体”,上面签了6个字,盖有7个章,企业资金总额为9000元,职工总数12人。至此,牧屿牧南工艺美术厂成功突破了工商登记的“禁区”,成为全国首家有据可考、经过工商注册的股份合作制企业。 牧屿牧南工艺美术厂的“出生”给温岭百姓喂了颗定心丸,自那以后,股份合作制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仅1983年,温岭就先后批出200多家联户经营集体企业。第二年,温岭县委提出“进一步放宽政策,解放生产力”,对原挂牌集体的企业进行“摘帽”。至1985年,全县已有“股份式经济”6553个,参加农户达36295户,入股资金总额5201.6万元。民营经济成为温岭的兴市之基,是温岭最大的发展优势、最亮的发展特色、最重的发展底牌。时至今日,民营经济依然是温岭经济的底色,90%以上的GDP、99%的企业数量、97%的工业产值、89%的税收收入、93%的从业人员,都来自民营经济的贡献。 供稿 | 汪宣余 编辑 | 李静 校对 | 李婧婧 审核 | 杨平康 林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