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档案揭秘:80年前,与日寇的楚门之役 更新时间:2025-07-14 作者:叶学政 来源:浙江档案杂志 |
|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日军预感末日即将来临,强占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做好从水路退回日本的思想准备。当时,日军第二十二师团野川部队中队长泉古受命派斋藤小野带一个分队30多人,于3月26日在玉环县坎门镇建立据点,控制玉环沿海港口及水路交通。此后,日军不时派兵充实坎门的防守力量。离坎门直线距离仅15公里左右的玉环楚门镇,也时常受到日军的侵扰。 近年来,温岭市档案馆在馆藏民国档案里发掘出了许多珍贵的抗战资料,其中有几份档案资料详细记载了1945年5月楚门之役全过程。当时,温岭、玉环两县地方武装与日军在玉环楚门镇进行了一场激烈战斗,持续时间长达12日之久。 楚门之役战斗详报 楚门之役战斗详报第一号附表 1945年5月1日晨,日军第二十二师团野川部队140余人和伪保安队70余人,配有小铜炮2门、重机枪2挺和轻机枪5挺,从玉环坎门镇出发,一路窜经水孔口、玉环县城和后湾等处,于当日17时到达琛浦,企图渡江攻占楚门。玉环县自卫队有两个中队在漩门港北岸防守,与敌军隔江相峙。 楚门之役战斗要图 当日,台州守备指挥部接到情报,电令驻防温岭的温台护航教导队去增援楚门,并令玉环自卫队归护航教导队统一指挥。但是由于情报不准,低估了敌方兵力,误以为进犯之敌是战斗力较为薄弱的伪军。同时,考虑到楚门易守难攻的地形,四面环水,东南北三面仅各有一桥可出入,西边无出入口并且有青山可作为据点。镇外河道纵横,又正值春耕插秧之际,田水泛滥,阻碍通行,形成了天然的防御屏障,所以判断楚门短时间内不会被攻陷。恰逢当晚天气状况恶劣,风大雨大,行军困难,于是没有下令立刻去增援,只下令增援部队于第二天拂晓前在温岭洋程集合出发。谁知当晚21时,日军就发动了攻击。日军装备精良,火力猛烈。玉环自卫队虽然奋力抵抗,可最后还是招架不住,只能被迫撤退。楚门于5月2日凌晨失守。 5月2日上午10时,前来增援的护航教导队到达清港,得悉楚门已经失守,于是集合玉环自卫队和北监场(注①)场警,决定趁敌立足未稳,从东南北三面围攻楚门,意图一举歼灭敌人,夺回楚门。围攻于当日13时打响,一直打了3个小时。但由于楚门易守难攻的地形现有利于敌军,在敌军钢炮机枪的剧烈射击下,我方士兵伤亡累累,围攻失利,于17时撤回阵地。 5月3日,温台护航支队和温岭自卫队等后续增援部队也陆续到达,各部队依照各自指定位置占领阵地。3日至4日期间,敌军多次出袭与我军激战,均被我军击退。 5月5日,敌军先是焚毁楚门北门外民房数十间,以扫清射击障碍,接着兵分三路对我军展开袭击。我军不甘示弱迎头痛击,双方交战激烈。最后在我军英勇抵抗和强大火力的压迫下,敌军窜回楚门。此战打得最为激烈,令敌军深受重创,共被击毙20余人、伤30余人,此后敌军再无力主动突击我军。我军亦伤亡颇多,温岭自卫队第三中队分队队长陈友棠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5月6日之后,我军改变策略,以小部队于每日夜间轮番袭扰敌军,搅得其不得安宁,整日紧闭城门,龟缩在楚门城内不敢出。在我军连续多日的重压下,敌军深深感到威胁,于5月12日天亮前在夜幕掩护下偷偷溜出楚门,朝坎门窜退,我军于5月12日早晨趁势收复了楚门城。 温岭县自卫队同人摄影 此次楚门之役我方参战的部队有温台护航教导队、温台护航支队、北监场场警、温岭自卫队和玉环自卫队,统归温台护航教导队队长指挥。我方参战官兵共838名,阵亡31名,伤37名,生死不明2名;日伪军参战210余人,伤亡有70余人。此次楚门之役,我军将士精诚团结、保卫疆土,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温岭、玉环两地人民的抗战士气。 温岭县政府温岭区属慰劳楚门抗敌出力官兵文件 目前,温岭市档案馆馆藏的楚门之役档案有楚门之役战斗详报、战斗要图和慰劳楚门抗敌出力官兵等文件。这些档案记载了楚门之役的详细战况,不仅是研究温岭玉环两地抗战历史的重要依据,更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珍贵见证。 注①:北监场,于1916年设立,是专门生产海盐的盐场,位于浙江玉环楚门镇。 |
|
|